它还是个文科问题。所以我们
这里讲语义标签的使用的第一个场景,也是最自然的使用场景,就是:作为自然语言和
纯文本的补充,用来表达一定的结构或者消除歧义。
我们先来看看“表达一定的结构”这个场景。在日语中,有一个语法现象叫做:ルビ,它的读
音是 ruby(著名的 ruby 语言就是据此命名的),它中文的意思大约类似于注音或者意思的注
解,它的形式可以看下图:图中的例子选自动画片《某科学的超电磁炮》第二季第一话。图中
把 teleport 放在空间移动上方的用法,就是日文中 ruby 的用法。“空间移动”是动画中白井
黑子的技能,这里动画字幕上写的是“空间移动”,动画里的台词则用了英文发
音“Teleport”,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使用
ruby 的场景。ruby 的这个形式,在中国的网友中间最近被玩出了新花样,比如表情包。
有时候微信聊天,不能用 ruby 这样的东西真的是好急啊,只好用括号代替,效果真是差了不
少。在 HTML5 中,就引入了这个表示 ruby 的标签,它由 ruby、rt、rp 三个标签来实现。
所以说,这些情况里存在的语义,其实原本就存在了,只是我们用纯文字是没法表达的,
HTML作为一种“超文本”语言,支持这些文字表达就是必要的了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HTML
的有些标签实际上就是必要的,甚至必要的程度可以达到:如果没有这个标签,文字会产生歧
义的程度。
如果您觉得本文的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:
关键字:
div